發(fā)布日期:2021-04-20瀏覽次數:3690
要問大家為何選擇這樣一般人眼里的“奇裝異服”,答案里一定會有“好看”和“文化”,但是再進一步詢問,究竟是配色和紋樣“好看”,還是工藝和歷史“有文化”呢?往往就含糊其辭了,很少人可以順暢作答,或答案難免疏漏。
這就暴露了一個問題:很多人對于這些服飾的喜愛,更多還僅僅還停留在滿足好奇心的層面上,討論很容易淪為空談。我接觸過一些對于民藝、非遺懷抱理想的人,他們是很希望借由年輕人對于這些服飾的熱情,從“好奇心”轉化成有探索、有整理、有傳承的“民族審美”。
那首先,我們需要了解人們現(xiàn)在穿著的各類傳統(tǒng)服飾中,應用了哪些中國傳統(tǒng)技藝。
刺繡
刺繡可能是傳統(tǒng)服飾*常見、*容易營造出”歷史感“和”奢華感“的元素。刺繡是一個很大且很復雜的門類,以針線為工具在織物上做的多種裝飾工藝都可以歸類于刺繡。
比較讓大家熟悉的是蘇繡、蜀繡、湘繡和粵繡四大名繡?!八拇骕X”的提法極具迷惑性,會讓大家誤以為刺繡只有這幾種,實際上四大名繡皆為以絲線為主要線材的南方繡種,在針法上具有一定的趨同性。如果我們去看前人的服飾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所運用的針法比我們如今看到的更為豐富也更為立體。
一條清代馬面裙的局部
刺繡的優(yōu)點是極其體現(xiàn)繡工的個人造詣,有很強的獨創(chuàng)性,同一幅線稿交由不同地區(qū)的繡工會呈現(xiàn)出全然不同的效果,這可能也是刺繡類的非遺并沒有被歸入在“傳統(tǒng)技藝”里,而是被放入了“傳統(tǒng)美術”類目里的原因吧!
針法的入門往往都是簡單的,但是如何應用這些針法作為表現(xiàn)力,就如同繪畫的顏料和筆觸,甚至還要考慮附著刺繡工藝的織物本身的特性,這些便極具挑戰(zhàn)性。之前由于刺繡工藝品的開發(fā),難免導致了刺繡作品的僵化,而服飾的裝飾工藝卻是對實用性和個性化表達有很敏銳的,如果能仰仗其重新找回它曾經的輝煌,則會更具有生命力。
鎖針的多種變化
刺繡風格受地域文化以及當地的服飾面料等等原因影響呈現(xiàn)出多種不同的面貌,尤其一些流落于民間和少數民族的,長期缺乏田野考察進行記錄和保存。這些刺繡由于往往是有實用性和日常性,呈現(xiàn)出獨特的美感,對于扭轉刺繡品不耐用的刻板印象有很大的作用。
當代侗族刺繡云肩
由于生產成本所限,如今的成衣刺繡多用機器,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“民族審美”去改變它。機器運用的針法不如人工靈活,但是已經十分豐富了,比起如今填色式的機繡,追本溯源去研究技藝和藝術,也可以獲得價廉物美的刺繡服飾。
錦
有四大名繡也有四大名錦,其中云錦、宋錦、蜀錦彼此之間淵源頗深,而壯錦屬于獨特的少數民族織錦。云錦、宋錦、蜀錦使用大花樓機或小花樓機,在《天盛長歌》里就出現(xiàn)過一臺小花樓織機。
如果你有幸在博物館里見過這些機器的真人操作,一定會對此印象深刻的。這些凝聚古代智慧的織機十分高大,一般有兩層樓高,需要兩個人分工合作才可以操作。其中一個人坐在高處,稱作拽花工,他的工作是從長長的“花本”里分揀出需要拉動的纖線,而纖線聯(lián)動著下面的經線。決定圖案位置的經線被拽花工拉起后,下面的織花工就可以用不同顏色緯線進行織造了。它是一種將復雜圖案信息通過重重轉化*后由織物表現(xiàn)出來的極度復雜工藝。
在很長的歷史中,中國的織造工藝都領先于世界。從遼代出土的絲織物看,當時中國已經可以織造現(xiàn)代幾乎所有的提花絲織品了。然而在機械化的道路上,卻*后落敗于“現(xiàn)代提花織機之母”的賈卡織機。不過如今一些使用“通經回緯”工藝的織造依然無法自動化,如妝花。
妝花工藝的正反面
隨著明代風格服飾的崛起,使用現(xiàn)代工藝復刻的風潮漸盛,不過依然停留在對明清紋樣和外觀的模仿上。但是絲織物歷史數千年,其中經歷了工藝革新和文化交流,可以用作文化創(chuàng)意的素材是很多的,還留待人們去挖掘。
當然,我們要打破一個誤區(qū),并非無法自動化的東西就是好的,根據自己需求和預算進行購買才是*重要的。對于手工的概念,其實也很難以具體量化,現(xiàn)在不少織造是將“花樓”改為賈卡“龍頭”,效率大大提高。雖然與博物館演示的有所區(qū)別,但是這種方式民國就已經采用了。博物館演示的方式也有用作生產的,但是非內行一般不能識別。
緙絲
近年來緙絲大火,它也屬于無法自動化生產的產物。它的靈活性介于織造與刺繡之間,所以圖案表現(xiàn)很豐富。錦類織物調動的工種更多,程序更復雜,這方面緙絲就顯得相對簡單,這也是為什么緙絲在商業(yè)上表現(xiàn)更出眾。
目前主流的緙絲機比較窄幅,做服飾較為困難,所以一般開發(fā)成為扇子、包包等。雖然宣傳說“一寸緙絲一寸金”,但是這幾年價格趨于理性,作為配件添置,也相對可以承受,用來搭配服飾是很多人所喜歡的。
土布
土布由于與一般古風審美相違背,所以一直以來不太受重視。但是土布的耐用性極好,一般以棉為原料,實用性和舒適性也很符合現(xiàn)代人需求。在很多人望而卻步的圖案方面,土布其實是充滿民間智慧的,它可以通過簡單的平紋色織方式組合出很豐富的圖案。
相信當“好奇心”退潮,人們更偏向“日常”的時候,土布也會找到屬于自己的發(fā)揮空間的。不過現(xiàn)在大家可以去土布傳承場所看,一些日用品的文創(chuàng)開發(fā)已經很完善了,若不是刻意追求服飾,在家里添置一兩件也是很有味道的。
總結
曾有人問,為何現(xiàn)在的漢服看起來很廉價?當然廉價感的視覺感受原因很復雜,并不一定因為東西不好。但是由于缺乏傳統(tǒng)審美的接續(xù),導致設計與制作浮于表面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,很多人甚至因此反而產生出”日韓面料比中國好“的論調。
事實上,在實現(xiàn)技術上,并不存在壁壘,但是技術永遠只是工具。就如傳統(tǒng)工藝和現(xiàn)代工藝之間并沒有一個水火不容的界線,我們刻意劃分是因為我們找不到“傳統(tǒng)”的立足點,所以只能竭力排斥自己眼中的“現(xiàn)代感”。
我們尋找傳統(tǒng),并不是要復刻歷史,事實上審美的時代性是難以突破的。我們了解傳統(tǒng)工藝和傳統(tǒng)工藝的產品,是為了傳承這一審美的節(jié)奏,然后將這份韻律繼續(xù)傳播發(fā)展下去。美和工藝,美和實用,不可分割。
聲明:本站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刪除,謝謝!
技術支持:云威科技